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首页考生问答德育管理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十一
来源: 点击数:3187次 更新时间:2016/5/15 17:54:59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贫穷文化论



指的是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陷于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文化,即贫穷文化。这种理论认为,当一群人世代受到经济剥夺时,由于对这种剥夺的无能为力,会使他们产生适应这种被剥夺状况的文化,使得穷人能够应付他们所处的恶劣环境。



(三)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有哪些?



1、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原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以致威胁,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如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2、社会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失调表现为: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和社会解组。社会解组是社会上原来通行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失效,社会松散、秩序紊乱的现象。社会关系失调造成的社会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大规模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机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不同社区间利益严重失调,人口结构严重失调等。



(四)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重大社会问题。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人口问题,并把控制人口数量,提供人口素质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但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1、人口数量庞大: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报,199071日,我国大陆约11.3368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3%。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度由东往西逐渐降低,分布很不平衡。



2、人口素质低:人口素质既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编的《1990年世界人口数据表》,我国人口出生预期寿命6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岁,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74岁,婴儿死亡率37‰,低于世界73‰的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16‰的水平。说明我国人民的总体身体健康状况还是好的。然而我国人口中身智残障现象并不令人乐观。据估计,我国有5000万残疾人,至少有1000万儿童有智力和身体上的先天缺陷。



(五)我国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我国人口不但数量多,文化素质不高,而且结构上也存在问题。我国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提供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第一,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这样,国民经济的新增部分基本上为新增人口所消耗,不论粮食、肉、蛋,还是住房、医疗。



第二,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都有安置1000多万新就业人口。在我国劳动力已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新增人口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第三,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五分之一的文盲、半文盲,以及新增加的青年文盲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现代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



第四,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活问题。



2、解决的具体办法:



1)是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



识,加强管理。



2)是大力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



3)是大力发展经济,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六)我国的就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有哪些?



我国就业问题的严重性:1、我国的待业问题严重,近些年我国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待业压力明显减弱,待业不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



3、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1)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广开就业渠道。(3)继续控制人口增长。(4)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七)论述我国反贫困实践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这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1、我国反贫困实践采取的措施



1)改革以前的救济策略。我国农村的治贫主要是以社会救济的方式进行的,然而社会救济工作常常只算政治账而不是经济账。过去单纯的生活救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贫困户生活困难,但救济款用完之后,仍然陷入贫困,形成贫穷的恶性循环。



2)以社区发展为主体的反贫穷实践。我国的反贫穷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国务院明确提出“七五”期间贫困地区发展的基本目标: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地区初步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商品经济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实际是一条社区发展的道路。



2、取得的成就



经过连续数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农村的贫穷问题正在逐步缓解,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到1988年底,全国被扶持的贫困户中已有60%解决了温饱问题。应该说,我国的反贫穷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反贫困实践中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反贫穷只强调经济开发,忽视了社区发展的真正内涵,从而使得反贫穷只是缩小了“贫穷的岛屿”;一些贫穷程度较深的地区和农户还没有得到有效扶持;某些地区的扶贫效果不够稳定等等。



为了尽快使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提出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并通过发挥基层领导的主导作用,用好扶贫资金等措施,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力量,如期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扶贫工作一定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八)贫穷的类型。



1、绝对贫穷和相对贫穷:贫穷可能是绝对的,也可能是相对的。绝对贫穷是收入不足以维持身体健康所需要支出的状态。相对贫穷是不同家庭、地区相比较而产生的。



2、个案贫穷和集体贫穷:个案贫穷是指一个人、家庭或村庄处于贫穷状态,是它相对于周围人、家庭或村庄的贫穷。集体贫穷是普遍性的贫穷,是某一类社会单位共有的现象。



3、短期贫穷与长期贫穷:短期贫穷是由于临时突发原因造成的。长期贫穷是由于获取收入的最基本要素缺失造成的。



二、练习题



1、社会失调是构成社会的各基本因素  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社会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的状态。社会失调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的失调和社会结构的失调   

                                                                                                                    吉林省成考网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十二 下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十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校长寄语
吉林自考成考网-吉林省成考网 2007-2026 @ All Rights Reserved jlzkck V 3.7.0

吉ICP备19002169号
电子邮件:5169360@qq.com 联系电话:0431-810927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天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