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首页考生问答德育管理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十
来源: 点击数:3272次 更新时间:2016/5/15 17:52:46


二、练习题



1、构成社会制度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即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        设备系统   



2、社会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一套有形的工具 一套物质设备



3、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社会制度有五类:即  家庭制度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宗教制度  教育制度  







第十章  社会控制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相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



(二)什么是越轨行为?



也称违规行为,是指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被认为是出格的行为。



(三)什么是犯罪?



是触犯了国家法律,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四)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哪些?



第一、维护社会秩序。为了社会的稳定,统治者或社会利益代表对某些不能实践行为规范的人们实行控制。



第二、维护正常生活。人们总是希望在有秩序的社会里生活,社会控制是保护社会有序的条件。没有一定强度的社会控制,正常的秩序无法保证,人们平静的生活就不能实现。



第三、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式有二:一种是急剧变化,通过暴力来打破旧社会,创立新社会。另一种是在正常秩序下逐步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有时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中,不可避免地他人发生矛盾,因而社会控制就会把这种矛盾控制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此外,也不能忽视社会控制的消极作用,因为严厉的社会控制会激化矛盾。



第四、社会控制的反功能。社会控制会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种消极作用就是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五)社会控制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控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基础上,统治阶级用强制方式约束被统治阶级的控制方式;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约束人们行为的方式。



2、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根据规则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则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是使用不怎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依据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如果对越轨行为的直接控制来自行为者之外,即他感觉到外在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这种控制是外在控制。例如用法律制裁违法者,用纪律约束违纪者,某人因为畏惧舆论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内在控制对人的行为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他本身。通过社会化,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不是靠生物性冲动支配行为,能够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就实现了内在控制。



(六)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有习俗、道德和宗教;政权、法律和纪律;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



1、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违背习俗的人常会受到周围大众的嘲笑、攻击和孤立。这种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所以在传统、封闭社区中,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是明显的。良好的习俗是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社会进步,陈规陋习是落后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阻碍社会进步。



2、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道德的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赞扬,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谴责。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3、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规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它以国家的形式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靠国家政权控制力量来推行,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于:第一,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以国家政权做后盾。第二,具有明显的严肃性。第三,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4、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所谓社会舆论是指社会上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此事件的是非曲直之评价。它有现实性强的特点,是集体的产物,经大众传播。社会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压力。但对于那些一意孤行者来说,舆论则不起作用。社会舆论的作用有两个方向:当舆论代表正义时,其作用是积极的,反之则是消极的。



(七)越轨行为的类型。



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越贵行为进行不同分类。



1、按照越轨行为的性质,可以把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行为和负向越轨行为。



2、按照越轨行为的主体特征,可以分为个人越轨和群体越轨。



3、按越轨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破坏类型和程度可分为违反习俗的不从俗行为、违反道德的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反法律法令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八)论述社会失范论的主要内容,并用改理论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研究自杀现象时发现,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原有社会行为规范的失效促使某些人自杀,从而提出社会失范论。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发展了迪尔凯姆的理论。他同意迪尔凯姆的假设,即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的的合法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并不一定能为每一个成员都提供条件以达成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由目标与手段不配套而导致越轨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富民作为一项改革或文化目标被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然而由于人们所做的努力不同,经济状况的改善总是有差别的。于是就出现一部分地区富起来,有的地区却依然贫困的状况。这是社会在结构安排上的不完善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尚处于相对贫困处境的人出于攀比心理就可能做出短期行为。如对地下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对国家山林的偷盗砍伐等。这些人靠合法手段不能致富,而靠不合理、不合法的手段获取财富,就是一种越轨行为。再比如,有些人不是靠勤劳致富,而是靠偷税漏税、制贩假冒伪劣牟取高额收入,也是用非制度化手段达到既定目标的例子。





二、练习题



1.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罗斯 提出来的,在他1901年出版的 《社会控制》一书中阐述了这一问题。



2.依据社会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    内在控制     



3.道德是靠人们的 内心信念   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吉林省成考网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十一 下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九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校长寄语
吉林自考成考网-吉林省成考网 2007-2026 @ All Rights Reserved jlzkck V 3.7.0

吉ICP备19002169号
电子邮件:5169360@qq.com 联系电话:0431-810927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天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