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 头部广告
首页考生问答德育管理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八
来源: 点击数:3104次 更新时间:2016/5/15 17:50:42


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



一、重难点问题辅导



(一)社会分化



所谓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这种现象,是我们观察到和了解社会发展的主要现象之一。它以社会分工为导火索,但又不局限于社会分工,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社会按特性区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



(二)社会分层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系列。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经济、社会、政治是社会分层的标准。



(三)阶级



所谓阶级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



(四)社会分层的理论有哪些?



为什么社会会分成不同层次。一般地说来有三种解释:一是功能论,二是需要论,三是天才论。



1、功能论。这一观点是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帕森斯的论点为代表。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分层制度能够帮助支持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帕森斯认为社会的组织,在结构上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称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制度系统。



2、需要论。认为分层既然存在于任何社会,而且能够长期存在并发挥一定效能,是基于四个先决条件。第一,组织中有效的角色分配;第二,必须有一定分配位置来表现他们;第三,担任角色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第四,这些角色是自觉地表现自己的。



3、天才论。事实上非技术工人和技术工人在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分层是由于人们的各种机会和所受的待遇不同而形成的。



(五)简述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因素则是基于生物的和社会文化的条件。生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会文化因素: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他集团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工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六)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专业化的程度。即专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就越高;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地位高于体力劳动者;在体力劳动者中,技工的职业地位高于非技工;高技术工种的职业高于非技术工种;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也强有力地影响着职业的地位。



(七)简述我国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



剥削阶级在我国消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武装斗争争夺政权开始。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剥削阶级在中国的政治统治。尔后清匪反霸、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到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1.对帝国主义的工具——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收的办法,即没收官僚资本。这项任务,在全国解放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阶级也早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



2.对于封建地主阶级,是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的办法来解决的。1952年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3.对于资本家阶级,由于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它的特殊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一面,又有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一面,所以对资本家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1955年下半年和1956年上半年,我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本家阶级也不存在了。





二、练习题



1.社会分层理论一般有三种解释:一是 功能论,二是需要论,三是  天才论  



   2. 我国是在1955年下半年1956年上半年,我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本家阶级也不存在了。



   3. 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

                                                                                      吉林省成考网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九 下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学概论教学辅导七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校长寄语
吉林自考成考网-吉林省成考网 2007-2026 @ All Rights Reserved jlzkck V 3.7.0

吉ICP备19002169号
电子邮件:5169360@qq.com 联系电话:0431-8109271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天骄大厦